星期一, 6月 26, 2006

小狗汪汪叫

不同於好萊塢的刻意灑狗血, 矯情玩弄觀眾的情緒, 這部電影呈現一種小品而溫馨的感覺.
就像另一部讓我印想深刻的英國電影"舞動人生"一樣, 故事的背景都是發生在早期英國的鄉下.
在簡單直敘的故事架構下, 不需考慮太多情節的合理性, 簡簡單單的隨著故事的前進, 那種單純的感動卻是最讓人感到滿足而愉悅....

星期六, 6月 24, 2006

2006 台北羽球公開賽

一年一度的台北羽球公開賽, 在新任羽球理事長的奔走下, 以高額的獎金吸引了國際一流的選手來台比賽喔~
果然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若非是為了獎金, 要是我, 我也不想來酷熱難耐的台北
賽事已經到了準決賽, 所以場場精采...

羽球向來是我喜愛的運動, 具有速度, 技巧, 策略, 爆發力等等令人大呼過癮的元素, 但是羽球也可以是公園裡輕輕鬆鬆的一項休閒運動

不像籃球或是其他需要身體碰撞接觸的運動, 羽球網的兩邊就像是楚河漢界, 除了球以外, 不可能有任何的小動作, 因此就算你被對手吊球吊的暈頭轉向, 玩弄於股掌中, 也只有吹鬍子瞪眼睛的份, 還是乖乖的以真本事把球打過來吧, 絲毫取巧不得

一流男子雙打選手的殺球速度可以高達時速三百公里~~拜託一個羽球場地能有多大, 也就是說當你看到對方殺球時, 眼睛是不能抸的, 抸完球也落地了

星期天就是整個賽事的決賽了, 天氣這樣熱, 還是躲在家裡嗑零食看球賽吧

星期三, 6月 21, 2006

四的法則 Rule of Four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6479自從【達文西密碼】紅遍全球後,許多小說的內容多少都以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歷史為背景而穿鑿附會。【但丁俱樂部】、【歷史學家】、【四的法則】等小說,且這些都是在暢銷榜上有名的小說。當然,這些小說除了本身饒富趣味的故事外,更具有豐富的可讀性及知識性。相形之下,以往的小說就稍稍略嫌單薄了些。但是要寫這樣具有特定背景知識的小說並不是件簡單的工作;【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的老婆是研究藝術歷史的,【但丁俱樂部】的作者馬修畢業於哈佛英美學系且本身就是研究但丁的,【四的法則】作者之一的伊恩是普林斯頓歷史學系的,而【歷史學家】的作者伊麗莎白畢業於耶魯大學,後來又得到密西根大學藝術碩士。簡單的說,這個領域的小說攥寫門檻變的很高。因為普通人是不可能如此深入研究這些題材的,既然無法深入研究,自然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或加強故事的真實性。而除了【達文西密碼】已經改拍成電影外,【歷史學家】、【四的法則】都有要改拍成電影的計畫。言規正傳,【四的法則】表面上看起來是關於藝術解密的小說題材,但是它的中心實藉由主角湯姆的眼中來看四個年輕人在大學快畢業之際心境及友誼的變化。同時也描寫湯姆與其父親的情感,及在不願步上父親陰影卻終究無法真實面對自己的心境。因此,除了對於探訪尋祕的精巧鋪陳外,【四的法則】讓讀者更感到一份溫暖及屬於真實的不完美。

星期三, 6月 14, 2006

大頭的木瓜樹


沒錯
小時候的自己看起來 的確 頭的比例好像比正常人的稍微大了些
不過也沒帶來什麼不便麻
除了少有帽子可以戴
小時候的家 還是用紅磚搭的平房
依稀記得後院儘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植物
唯有一株當時我看起來覺得高高的木瓜樹
樹上僅有一顆不大不小的青木瓜
總盼著木瓜長大的一天
盼阿盼 木瓜似乎睡著了 依舊的掛在樹頭上
就這樣成為我童年記憶中深刻的一部份
或許這樣也好 木瓜仍可在我心底慢慢的長大

星期二, 6月 13, 2006

T-time

相當好聽的專輯
第一次注意蔡健雅唱歌是她翻唱陶喆的沙灘
這張精選集就算它是商業走向的巴辣歌 不管 就是好聽有感情
仔細聽 會發現蔡健雅的聲音唱起歌來就像是在傾吐故事般的自然 淡淡的 淡淡的

路口@T-time by Tanya
就當作這十一年的光陰蹉跎我不再溫習每次深情的交錯我們不過是各自轉動的星球擁抱著永恆的空洞就當作你的離去起不了作用我的心還完整的像一個黑洞深深地把你吸附在無邊宇宙一抬起頭就能夠看見你依然為我閃爍走不出的路口一個人 一瞬間 淹沒在人群中寂寞的路口一個人 一轉眼 走進了回憶漩渦在爭吵的時候 也能從你最輕柔的手 進入夢中在冰冷的時候 你的溫柔總是能燃燒 我熾熱的感受寧願不曾醒來 你就是我生命中一個 最深邃的夢你是我生命中 轉彎的路口

============================================================

無底洞@T-time by Tanya

有時寂寞太沉重 身邊彷彿只是觀眾
你的感受沒有人懂
難得誰自告奮勇 體貼讓人格外感動
愛上他前後用不到一分鐘
嘿 回想戀情的內容
有誰想過有始有終
不過是一時脆弱讓人放縱
穿梭一段又另一段感情中
愛為何總填不滿 又掏不空
很快就風起雲湧
人類的心是個無底洞
嘗試親吻嘗試擁抱或溝通
沒有好感 再嘗試也沒有用
大多數人都相同
喜歡的只是愛情的臉孔
沒有誰背後慫恿 不該愛又愛的衝動
是你害怕孤單而拼命補充

星期一, 6月 05, 2006

提琴的秘密

能夠學習樂器一直是我的願望, 即便年紀漸長, 似乎這種感覺沒有絲毫的漸卻
一樣的樂器經由不同人手中所表現出的, 能表現出的, 何止是天地之差
演奏中, 所透露出的 不只是個人的技巧與表達, 更是個性, 才氣, 氣質, 態度的散發
所謂大師, 不管是才氣縱橫, 堅毅剛強, 桀傲不遜, 總是有令人醉心之處
但是我那五短手指到底該學什麼樂器好呢

提琴是有生命的,世界知名的史特拉底瓦里提琴在幾百年後仍能發出優美的聲音,其祕密多年來一直為人追尋;瓜奈里的提琴在他死後二百年方被帕格尼尼發掘,以一把寡婦加農砲紅遍全歐;名琴「大衛朵夫」每個時代都會交由當代最傑出的大提琴家保管,上世紀是傳奇女音樂家杜普蕾,本世紀則是傳到當世最有才氣的大提琴家馬友友的手中。
  每把提琴都有它的故事,它的身世,在無數音樂家的手中被陶冶、淬煉,也留下了無數動人的故事。在音樂的國度中,提琴的聲調優美、表現力強,靈活度遠遠凌駕於其他弦樂器,因此是室內樂團和管弦樂團中的要角,也是巴哈、貝多芬、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等作曲家鍾愛的樂器。在造型的領域中,畢達哥拉斯的黃金比例、巴洛克式的璀璨螺旋,四百年來的西方藝術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匠智慧,凝聚出提琴的典雅弧線。在現代世界中,提琴不但屬於音樂迷,更是歷史、藝術迷競相收藏的文化結晶。
  本書作者是一位提琴音樂的愛好者,為了更親近提琴,他潛心投入製琴技藝,並遊歷世界尋訪名琴,向名師學習提琴製作工藝。此書匯集作者多年鑽研所獲之知識,以清晰而系統化的方式,介紹提琴四百年的演進史,結構、材料與製作的精巧細節,十餘個知名製琴家族的美學鑑賞,以及保養、選購的方法等等。

星期日, 6月 04, 2006

靜謐的午後


於101挑高天窗下喝咖啡, 即便是在室內, 就是有種寬廣靜謐的感覺, 有種無言的輕鬆
沒有咖啡館裡那種令人溫暖的特有咖啡香氣圍繞
有的只是一種在開放空間下由於聲音迴響所帶來的距離感
或許我就是喜歡感受這種距離感下的冷漠

星期六, 6月 03, 2006

芬蘭驚艷

該注意的是這本書的作者 真是讓我寡目相看

芬蘭,高掛北方「天涯」;台灣,孤懸東南「海角」。

2005年「海角」危機四伏,政治的懸宕,經濟的空轉,黑金貪污的陰影,全球化的挑戰,中國崛起的壓力……。有形的內憂加無形的外患,讓這個生活在美麗之島上的人們不禁憂心自問:「台灣往何處去?」「新世紀全球版圖重整,台灣的定位何在?我們的識別、創意又是什麼?」
  昔日拒絕聯考、衝撞體制的小子吳祥輝,如今從「`海角」走向「天涯」,希望走出台灣的一面鏡子,一種可能。
  在地圖上距離台灣海程最遠的國家芬蘭,自2002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這樣的數字勾起作者的好奇,他想探究原本默默無聞的北歐小國,群體如何建立「芬蘭識別」?個體生命追求的「芬蘭價值典範」又是什麼?除了Nokia 和 Linux,我們還能自這個非常遠異常寒的地方,從政治、教育、道德觀等等得到何種的衝擊和啟發?
  視野寬廣、多智易感的吳祥輝,用另外一個國家的故事和啟示來寫自己一生最關心的事,創出本地回憶錄之新型式新方向!在21世紀初啟之時,他願將這書贈給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也藉由本書,他在台灣社會再度清晰建立了「吳祥輝識別」。
  全書彩色印刷,視覺效果絢美豐富,芬蘭風土人情盡顯於63張攝影作品內;其中包括該國攝影名家 Pekka Luukkola 精心傑作18張,芬蘭天成美景壯麗多姿,值得仔細欣賞。
  王健壯 吳念真 詹偉雄 蔣友柏 (按照姓氏筆劃排序) 鄭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