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15, 2006

主廚奧立佛

這裡說的奧立佛不是美國導演奧立佛史東,而是英國的一位廚師。網路上已經有人很詳細的介紹這位廚師了,所以我將可以快速了解奧立佛的文章貼在下面,並附上連接供大家參考,也是對原作者之尊重。可以在旅遊生活頻道的節目表上看見奧立佛節目的時段,不難發現奧立佛個人特殊的魅力,及為何會在英國有著這樣的影響力。=============================================================http://innocencechen.blogspot.com/2006/09/blog-post.html連續兩個下雨的週末,卡在家裡就只能看電視,不過倒很慶幸因為這樣看了旅遊生活頻道所播映的【校園主廚奧利佛】以 前有一陣子很喜歡看【原味主廚奧利佛】,最一開始看當然是因為這個當時還未結婚20幾歲的毛頭小子長得挺帥的,認真看了一下卻被他簡單、豪氣及很有自己想 法,創意的做菜方法所吸引,管他方式是不是很正統、調味料是不是一定要照一定的比例,就這麼一拽盆栽裡的香草植物,不用量匙一古腦的倒下橄欖油、灑下鹽 巴,用手將調味料在雞肉上亂抹一通,從電視中感受到做菜真是一件快樂的事,讓人不由得想跟著效尤之。後來也忘了為啥沒再看,直到兩週前無意轉到【校園主廚 奧利佛】看著看著又被吸引住了;這個節目,去年應該就播過了,當時沒看,還好有重播,不至於錯過這個好節目。迥異於奧利佛先前所有輕鬆有 趣的做菜節目,結了婚的奧利佛在自己有了成功的事業及小孩後開始關切英國學童每天在學校食用的午餐,他認為現在的英國校園充斥著營養素低的加工食品,所有 的小孩只喜歡吃薯條、Pizza、巧克力,而不喜歡吃新鮮的蔬菜、雞牛肉;有了小孩的他認為如果再這樣下去,英國學童的健康實在是讓人堪慮,於是他計畫深 入校園,希望能夠徹底改變校園營養午餐的飲食。偉大的抱負通常都會伴隨著困難,但打從開始看下來,我沒想到奧利佛會遇到這麼多困難。首先 英國政府分配給每位學童一餐的經費並不高,於是這使得一些做加工食品的大財團有機會用低廉的價格販售給校園營養午餐採購部。加工食品烹調起來也很方便,只 要倒進鍋裡或是烤箱裡加個熱就可以端上餐台,那些在校園廚房工作者輕輕鬆鬆的就可以完成他們的工作,現在奧利佛要他們親自從洗菜、切菜從頭開始製作所有的 菜餚,他們怎麼能夠不反彈;好不容易說服了這些校園主廚放棄那些沒有營養且會危害學童健康的加工食品重新烹調新鮮食物,這時卻造成了學童的反彈,因為這些 加工食品多半為了迎合學童,造型都很可愛,已深入校園許久,他們早就吃的很習慣了,問他們最愛什麼食品,無一不回答:薯條、Pizza、螺旋雞肉捲(這真 是個無比怪的東西,總之大家就把它想成螺旋狀的香腸就對了)及巧克力,要他們捨棄他們這些原有的東西他們也不願意,開始紛紛抗議拒食。就這樣在雙重反彈夾 攻下,奧利佛還是堅持自己要給學童吃新鮮有營養的現煮食物的主張,整個【校園主廚奧利佛】就是在演繹他的改革過程。觀看的初期,我真的完全可以理解英國料理難吃這 件事之所以會深植人心那麼久,果然不是沒有道理,如果一個國家對自己的學童的食物是如此漫不經心導致泰半的學童根本不識得薯條、Pizza、螺旋雞肉捲、 巧克力、蛋糕以外的食物及食材,大家又怎麼能夠期待他們長大之後會烹調出好食品。我無法形容當我看到奧利佛拿著蘆筍問小朋友這個是什麼的時候的震撼,沒有 一個小朋友知道那個是什麼,其中還有一個小朋友回答出:「我知道,是洋蔥」這等讓人昏倒的答案(當然還是有別的小朋友答對其他的食材,我就因此認識了在台 灣不多見的『大黃』長得是啥樣);他們有的也搞不清楚雞肉真正的樣子是怎樣,因為生活裡只有其實裡面只包裹著一點點剁碎的雞肉其他都不曉得是啥東西合成的 螺旋雞肉捲。有人或許會說小朋友小所以不知道,但當節目帶到奧利佛要某個小朋友的家長照著他的食譜去超市採買食材,該位家長也一副搞不清楚那些青菜是可以 拿來食用的時候,妳/你就會發現奧利佛的憂心真是其來有自。糟糕的還不只如此,大人可以從營養角度理解並且接受小孩的飲食需要做調整,可 小孩卻不見得那麼聽話。很難想像英國15歲以下的學童可以這麼頑固,當他們心愛的薯條、螺旋雞肉捲消失,換上了一堆我看起來覺得可口的要命的蔬菜沙拉、抹 著香料烘烤出來的肥美雞腿、裹著濃郁醬汁的義大利麵,他們開始拒吃,有的把食物倒在垃圾桶、有的向校園廚房的廚娘抗議要她恢復原有的食物、有的學生開始製 作抗議標語在校園遊走叫奧利佛滾蛋。面對這些,奧利佛難過卻不氣餒,他開始想各種辦法引起學童的興趣,用五英鎊收買學童只要吃一口他現做 的三明治,沒想到對方還不領情,喊價到一百英磅死也不吃;玩矇眼遊戲誘騙他們吃雞肉、草莓...等食物,有些小孩也真的很奇怪,死都不張嘴,不然就是咬了 一口馬上吐掉,有的更好笑,咬了雞肉也咀嚼了幾口,表情看起來應該是覺得還不錯吃,但,還是要裝做很難吃的用力吐掉,是因為前面的小朋友都吐掉,同儕壓力 讓他們違背真心?這些,奧利佛都看在眼裡,身為廚師,自己做的東西不被人所接受甚至於連嘗試都不願意嘗試,實在是一件很挫折的事,但他並不灰心,堅持自己 的理念,一邊鼓舞校園廚娘繼續做下去,一邊想辦法讓學童們參與製作餐點,小朋友們從做菜中感受到了樂趣,也由於那些菜餚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他們開始不再 那麼抗拒嘗試,會試著嚐嚐由自己手中製作出來的沙拉醬拌著新鮮蔬菜是什麼味道,就這樣一點一滴,奧利佛用他的耐心慢慢感化小孩與家長,時經六個月,到學校 餐廳用餐的學童變多,而他們也開始接受蔬菜沙拉,現煮的各種營養均衡的食物,過程實在很讓人感動。成功的改革了兩所學校後,奧利佛開始擴 大進行他的計畫,他去和製造低營養的加工食品財團協商,要他們不要再製造這些低營養會妨礙學童健康發展的食物,同時間也著手打算訓練60所只會加熱加工食 品,對基本烹調一點概念都沒的校園主廚(看節目的時候真的很難想像有些主廚對於奧利佛對他們說義大利麵煮過爛,爛到都已經快要變成麵糰,會回說:「總比沒 煮熟好」,怎麼感覺我都比這些英國廚師們會煮義大利麵@@)教導他們如何烹調健康營養的食物給校園學童。改革是很辛苦,這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當改革 成功回過頭來看會發現一切都很不可思議,這是第一個被訓練的校園主廚諾瑪在分享她的經驗所說的話。這真的是個很有意義的節目,從中甚至可以發現只吃糖果餅乾巧克力而不吃新鮮食物對小孩造成的情緒影響,食物好壞影響人之深可見一般。我們要怎麼避免垃圾食物,選擇有營養的食物並且把正確的飲食觀念帶給下一代,這個節目會給大家很多省思。=============================================================http://blog.yam.com/lamarche/archives/826517.htmlJamie Oliver在台灣會紅,是因為旅遊探險頻道:一個長得像大學生的傢伙,穿著T恤牛仔褲,在廚房裡手忙腳亂做菜,舌頭太大只好嘟嚷著混沌不清的英國腔,材 料份量很隨便,但總在最後一刻可以變出讓人小驚訝的大菜小點來。為什麼是小驚訝,因為他明明看起來像是青少年在亂搞,可是到最後總是出現有模有樣的菜色, 有模有樣之外,還有很多的巧思在當中。
說 起這人,可以說是廚師界的「貝克漢」,他的有名不完全是因為大家知道他會做菜,或是在電視上常看他做菜,而是他除了做菜,對於吃這個議題他總有獨到的眼 光,他涉入的議題,無不緊抓住了英國人及全世界的眼光。之前,他跳脫一般制式化的烹飪教學式的節目,走上街頭到路邊攤買菜、和販夫走卒哈啦、做哥兒們的下 酒菜、討愛人喜歡做甜點、搞party做點心,固然菜看起來十分美味,不過大家印象深刻的,總是那個「情境」的迴響,使得菜不再只是菜,而是一段美好經驗 的載具,是一把通向舒適之門的鑰匙。這個時期他的節目名稱是Naked Chef。不是脫得光屁屁只穿件圍裙做菜,而是指他運用食材的原味來做菜之意。
之 後他開始搞大,找了十五個不會做菜的街頭年輕人,教他們做菜,還在倫敦開了一間叫做「fifteen」的餐廳,如今這家餐廳已成為倫敦的頭牌餐廳了,沒訂 位別想吃,取消訂位還得交錢作為Cheeky Chops的基金!這個很類似日本人愛搞的那種搶救貧窮大作戰的想法,在英國大大轟動,被英國 Channel 4的節目製作團隊拍攝成紀實影集「Jamie's Kitchen」。本系列節目成為2002年最熱門的節目之一,每週收看的觀眾超過500萬人,成為該頻道年度收視率的亞軍。此系列現在已經在世界各地都 大受歡迎。各界的好評不斷!英國泰晤士報說他應該被授與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英國獨立報則盛讚:「精采非凡」。(Cheeky Chops是為些無業又有志成為廚師的年輕人而設,提供學廚機會。)
最 近他最轟動的事,就是挑戰英國學童的「垃圾午餐」,經過深入的查訪,他發現英國學童營養午餐只能用「垃圾」二字形容。他上書到唐寧街十號─英國首相官邸─ 為「眾生」請命。並發起了「反垃圾食品運動」,一時之間社會輿論沸沸揚揚,同時又遇上大選年,這件事成了政黨政治攻防的話題,逼得政府採取改善的行動,在 學生午餐的經費與菜色上都作了很大的提升。自此他的形象再度更迭,更高一層到了「關心國家人民」的崇高地步,英國的教師聯盟甚至呼籲封他為爵士,可見人氣 之高!目前這節目在旅遊探險頻道週四晚間十點首播,叫做Jamie's School Dinner校園主廚奧利佛。
我 有些廚師朋友對於他在電視上的表現有些不以為然,依照他們的說法,不外乎材料份量的掌握太隨便、火候不夠、對材料沒有好好處理、這樣子不好吃云云。但他的 節目我覺得不只是教你學會幾道菜好讓你一展身手,他其實只是想告訴你做菜很快樂、是一個很盡興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濃濃的人味兒,因為食物是人在吃,人有 喜怒哀樂如同食物有百色千味,食物不能離開人的生活而獨自存在。
他 的廚房窗台邊有陽光,種了一排香草盆栽,要用時拔一把,洗也不洗就切碎丟進鍋子;他的調味料罐上蓋鎖在層架的下方,所以要用的時候是轉開「瓶子」而不是蓋 子;他的一點糖是指打開糖罐狠抓一大把丟進鍋子;他的一人份是用臉盆裝給你今晚所有的好菜並且堆得很高;他沒有砧板,他的工作檯就是砧板,洗切之後一條抹 布抹淨又開始切剁下一個材料。他不僅為了做好一道菜而高興,他更常為了某人將吃到這道菜而心情好而高興。種種如此,構成一幅現實的美夢,讓人不自主地投射 進去。
他是個真心愛做菜的人,八歲就在家裡開的餐廳幫忙削馬鈴薯皮剝豆莢,十六歲時去上飲食專科學校之後留法學廚,比別人得天獨厚的,是他因為成名有了更多資 源,他可以去實現一些更高遠的夢想,fifteen是一個、拯救學校午餐是一個,由他做起來是這麼順理成章,也惟有他可以把吃這件事「無限上綱」。還有那 個廚師可以兼職當欽差大人替天巡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