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斷斷續續的接力賽跑後,終於把這本歷史學家啃完了。對於不常或是不甚愛看小說的人,這本歷史學家應該會是個沉重的負擔,因為將要面對的是一部長達600頁且印刷字體不算大的"巨著"。此外,由於此書中涉及許多的中世紀歷史、人名、地名,因此如無法儘可能一次看完,將面臨續讀時對於情節接續上的困難,當然也將大幅影響對於故事的領會。但是對於常看小說的人來說都知道,對於一本出色的小說,只要你能搭上作者對於小說內容的那條"佈線",剩下的就交給引人入勝的故事吧,自然而然會被箇中情節牽引著走。像是尋找沙漠中的綠洲,讀者所要具備的就是耐心與洞察力。作者直接決定了須讓讀者走多久才能遇到綠洲的能力,而故事精采程度就是綠洲的大小了。有的作者筆下的綠洲很小,一下子就汲乾了,而令讀著無奈的再次面對瘠貧的沙漠。從書名歷史學家很難窺見這本小說的內容,但是鐵定跟歷史有所關連吧。沒錯,事實上通俗電影中的吸血鬼卓九勒(德古拉)在歷史中確有其人,是在中世紀時於外西凡尼亞的暴君。但是他真的是吸血鬼嗎?真的長生不死嗎?如果在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中,發現...。如果,他正注意著所有對他有興趣的歷史研究學者,以避免他真實的身分被世人所探知...亦或是吸血鬼卓九勒本身就是位出色的歷史學者呢?我很期待這部小說改拍成電影喔,因為書中有極大的一部份時空及場景是發生在美蘇冷戰時期的東歐各國中。也使得讀著得以稍微可由文字想像當時東歐各國神秘且具文化的一面。而且書中的時空幾乎交錯了三個不同的世代,所以我才說在打開這本小說之前,最好確定你是清醒的。
============================================================【注】伊莉莎白.科絲托娃(Elizabeth Kostova)生於1964年,耶魯大學畢業,出身於學術家庭,7歲時,她的教授父親攜家赴東歐講學6個月,閒時則每愛說吸血鬼故事給女兒聽。11年前,科絲托娃偕丈夫登山,腦中瞬間閃現幼時歐遊情景,她突發奇想︰「如果吸血鬼其實活著呢?會不會父親講故事的時候,吸血鬼也在旁聆聽?」科絲托娃馬上把這個念頭寫下,接下來的十年,她傾注大量時間情感,鋪陳出這部雜揉歐洲民俗傳說、歷史、愛情、推理,名為《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的小說。完成後,她雖將稿件寄給出版社,心中卻不抱任何期待︰「我想我會在6個月後收到退稿,加上一張『抱歉,此書過於新異,敝社甚感為難,祝您另投他處順利』的紙條。」但就像沒人想到吸血伯爵竟還祕密地活著一樣,科絲托娃也沒想到,自己這本新人作家的處女作,竟掀起出版社間猛烈的競標戰,最後讓她獲得200萬美元的預付版稅,新力公司(Sony)則以150萬美元買下電影版權;2005年夏天書一上市,馬上直衝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首座,同時賣出了28種語言授權。對維多利亞時代文風情有獨鍾的科絲托娃,自謂此書︰「非但長,而且充滿細節,合於維多利亞文學傳統與史詩風格, 同時步調也慢。但我感覺它是具可讀性的,不只是誘引你急急讀完而已。」當 然,再紅的書都不可能好評一面倒,《舊金山記事報》稱她是「天生的說故事家」,但《紐約時報》書評則認為此書「冗長」、它所獲得的美譽則是「誇張過早」。 這位常被拿來與《達文西密碼》相提並論、一鳴驚人的《歷史學家》,其繁複描繪歐洲場景建築飲食諸事、情節多線進行的性格,究竟是膾不厭細?還是餖飣堆砌? 讀者心裡想必各有自己的答案。